我们法院组织的“德廉”微课堂活动很有创意,既是开展主题教育的具体体现,也是干警思想交流,揭示心灵的好机会。前面几位同志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本岗位的工作,谈了对“德廉”的认识,听后深受裨益。下面我谈一下,对“德廉”的看法。
什么是德?中国的汉字含义丰富,要想对德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不那么容易。我理解的是“德”是人生的价值观及价值观指导下的行动,就是一个人德的具体体现,可称之为品行。一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家庭生活环境,学习教育经历、工作历练等有密切关系。
国无德不兴,人无德不立,德虽然是抽象的概念,但是却能从你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体现出来。
在我们法院同志们分工不同,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是德。分到自己手里的案子比较难办,虽然心里烦躁、苦恼,但不拍桌子、砸板凳,而是不言语,默默地接受,并尽力的办好,就是德。见到来法院的残障当事人,无论和自己的案子有没有关系,搀扶一下,引一引路,就是德。看到卫生间的水管坏了、锅炉没水了,还在干烧,主动断电给办公室说一下,这也是德。在工作调整时积极追求进步,奉献自己的青春,实现人生的价值是德。靠钻营取巧、谋权上位,在其位不谋其政,甚至看到他人进步,写黑信、告黑状就是无德。我们知道善良管理人的概念,用善良管理人的心态去管理法院的事务就是有德。
我们每一位干警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,经过十多年寒窗苦读,走到今天,都应该成为一个从无知到有德,有着朴素是非观念的人,而不能从天之骄子蜕变成有知无德的人。
有德,在和平年代不需要堵枪眼、炸碉堡,而应该在工作、生活一言一行中修身立德。比如,下班后别在忘了关空调和日光灯。
下面我再说一下关于“廉”认识。
“廉,清也”。每个到法院工作的人,无论是大会小会,年初布置工作、年终总结,都会提到廉洁的问题。反腐倡廉制度的笼子已经扎紧,十九届中纪委三次会议表述,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,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?最大的诱惑是自己,最难战胜的敌人,也是自己。
就算有的人想贪大钱、收大礼也是不可能,因为没有那么大的权利,也就是说我们不是老虎,顶多是个苍蝇。正因如此,小恩小惠请个客,送个小礼,有时觉得就无所谓。现在有些案子久审不决,久执不决。有的确实情况复杂,但也有些或者吃了人家酒食,或者碍于这个哥们那个姐妹的情面,这些小事,才是我们身边最不廉的常态表现。
下面在座的有一位同志,我很佩服他,他在法院工作几十年没有吃过当事人一顿饭,老同志都能想到他是谁。所以我们要从这些小的事情改起,防微杜渐,以免铸成大错。
针对现在反腐败的形势,在每个人的心里理解可能各不相同。有的人谨小慎微、战战兢兢,有的人我行我素,毫不在乎。自己管理的小单位干警有缺点有毛病,不是咬耳扯袖而是放纵娇惯。当同事出了问题,不是痛惜哀婉而是幸灾乐祸,兔死尚且狐悲,何况人乎?。
教育不是万能的,但是不进行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教育是万万不能的。
宋院长常讲的工作要力戒两张皮,学习教育不能走过场。每次我都认真聆听每一个同志发言,因为这都是他们精心准备,深入思考的心得。通过聆听,对照自己进行反思,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,知行合一,共同进步,这才不枉院党组组织微课堂学习的初衷。(杜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