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官方微博

刘禹锡的秋天

2020年11月19日
作者:
打印

  秋词

  唐 刘禹锡

  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
  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

  刘禹锡这首《秋词》,就属于那种“破天荒”的诗,讲的文绉绉一点就是,立意和主旨都很“别开生面”,“别具一格”,而从文化人的角度来讲,就是作了一首“翻案”的诗。

  

  在人们对秋天的固有思维中,“悲凉”是一个不能忽视,甚至占据主流的形容,好似文人的悲愁,大多就发生在这个季节,而这个季节又同那些最敏感、最细腻的诗人们互相感染,互相启迪,互相催化,继而使文人骚客们,悲愁便咏秋,逢秋而愈悲。而这种惯性思维和文化演进,在唐代大诗人杜甫这里迸发出了悲秋的最强音,《登高》:“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”此诗一出,悲秋的精神纲领便确立了!

  但到了中唐时代,这位被称作“诗豪”的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改革家刘禹锡,却不识时务地喊出了另一种声音。像一声高亢的呐喊,一喊就喊出了人们对秋天的另一种期许,让人们意识到,秋天不仅不悲凉,反而还很豪情万丈,而正是这种冲破天际的豪情,俘获了后世千百年读者们深深的共鸣,成就了这首诗独特的力量。

  

  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”一开始,诗人便用一种不容置喙的气势,来给秋天的感受“翻案”,而且这个“我言”还有一种霸气在,就是我说了这句话,这个调子就算定下了,以后大家都已我这句为准!自有一种“铭言”的气质:你们都说秋天是寂寥的,我“子刘子”(刘禹锡在其他文章中自称“子刘子”,类似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“子墨子”)偏要说秋天胜过春天。

  而他的这个“胜春朝”也还真不是空喊的,也并不是我们现在网络上经常说的“张口就来”,他是正儿八经地在诗中写出了胜过春天的秋景。与这首《秋词》同题还有一首,“山明水净夜来霜,数树深红出浅黄。试上高楼清入骨,岂如春色嗾人狂。”这第二首,把秋天的几个特点都写出来了,秋天的山水是明净澄澈的(好像多看几眼对视力很好的感觉),而霜露过后秋天便在大自然中施展魔法,将五彩盒撒向人间,第二句便如东坡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正是橙黄橘绿时”之意。第三句如曹植“明月照高楼,流光正徘徊”之意。嗾(读sǒu),指使、教唆他人做坏事的意思,那么第四句便是,这温润秀美、风度绰然、清雅闲淡的秋天,岂是那浓艳轻浮的春天可以比拟的?

  

  而在刘禹锡眼中,秋景之所以胜过春朝,最主要的还不在于它的景色有多好看,而是秋天给人的精气神,是他从眼前骤然出现的景致中猛然感受到的一种豪迈的精神面貌,“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”,正是因为看到了这只孤鹤扶摇而上,直干云霄,冲破天际的万丈豪情,诗人才顿时抖擞精神,情绪为之一振,并“狂妄”地喊出了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,而这种不假思索、冲口而出的诗情,正如这只孤鹤一般,直上碧霄,堪与天地精神为一体了。

  读过一些“诗豪”的作品后你会有一个感受,刘禹锡就是豪狂版的苏东坡,苏东坡就是烟火气的刘禹锡,而共同点就是两个人都很豁达,尤其是在身处逆境的时候。这首《秋词》就是他在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朗州司马的那十年间所作。而他作为“诗豪”,也的确屡屡在诗文中发出一些响聩千古的句子。比如在给白居易写的那首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中便说道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,这可是在被贬谪二十多年后仍丝毫不减的乐观啊。还有他被贬谪、被监视时所作的《浪淘沙词》中“莫道谗言如浪深,莫言迁客似沙沉。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”,全然一副不在乎这些宵小之徒的气质,还将自己比作真金,将宵小比作沙子。而在另一首写秋天的诗里《始闻秋风》中他又说道“马思边草拳毛动,雕眄青云睡眼开。天地肃清堪四望,为君扶病上高台。”看来他真的很爱秋天,一到秋天就摩拳擦掌,想要有一番作为。

  

  我们能看出,刘禹锡所作的这些“豪言壮语”,并不仅仅是逞一时口头之快,也不是用来振奋某一时刻低落的情绪,而都是经过一种对人生、世事、形势、历史变化的深刻思考后所得出的感悟,或者更像是一种成熟的思想体系,标明了文人士大夫所应有的品格。所以说,喜欢这首诗的人,并不是喜欢一种与众不同,而更应该说是喜欢这种深思熟虑后又能直抒胸臆的诗情和豪情,喜欢这种“既源于情感、又高于情感”的成熟的哲思吧。

  春华秋实,岁月不居,转眼2020年已经来到了尾声,一年过得好快,再难的时光都会过去。我们也该收拾好心情,来辞别这不平凡的一年,在期望与奋进中迎接2021的到来。就像刘禹锡这首诗中写的那样,抖擞精神,迎难而上,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,我们都应像那只孤鹤一样,不减豪情,不畏浮云,冲破天际,直干云霄。只有在艰难时不忘初衷,锲而不舍,才能在光明到来时达成自己的目标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